顾宇燕

部门组:五年级组

学科组:美术2

我的博客数:19

我的评论数:59

• 个人博客 (18)

• 教研随笔 (1)

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顾老师的课堂总是最细腻,细腻同时扎实,日积月累中,学生的语言必会灵动起来。做顾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一直感觉顾老师是个很会上课,很会引导的有经验的老师,要向您多学习:巧妙地引导、精心地设问、扎实的训练!

第一次听姚凌老师的课,给人感觉老师沉稳、干练,课堂清新、流畅,对比中感悟环节,设计简洁却又深入!而此中说得出或说不出的感觉,经你点评,让我豁然开朗。

歌曲从模唱开始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学生多读多写,提高作文水平。

模仿,帮孩子铺就了作文的起步道路。

以前教中年级,就怕教作文,因为感觉无从下手,不会教。看了顾老师的文章,感觉大受启发。我们帮孩子降低写作的难度,从模仿开始,从片断开始,相信学生一定会越来越会写的!

分析细致,对策有效。

学习!

让语言活起来(2013-04-15 08:23)

栏目:个人博客

让语言活起来

查桥实验小学  顾宇燕

“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为了让学生先入为主地了解月亮湾的美丽,上课伊始,我便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我看到了小河。”“我看到了桃花。”干瘪瘪的语言可谓毫无生气。于是追问:“小河怎么样呢?”“小河清清的。”“再往清清的小河里看。”“清清的小河里还有小鱼在游呢!”“清清的小河里几条小鱼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一群小鱼在清清的小河里捉迷藏。”至此,学生的语言才算丰满、生动起来。看来,要让学生的语言活起来,在老师巧妙地引导。

“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健康地成长。”这是《快乐的节日》这篇诗文中的一句,估计学生对“健康地成长”较难理解,很难谈出感受。试了下:“小朋友,你们是如何健康地成长的呢?”果不出所料,学生忽闪着眼睛看着我,一片茫然。“在旧社会,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你们现在能吃饱穿暖吗?”“能!”“这要感谢谁呢?”“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一学生快速举手。“是谁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我继续着,“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自由地活动。”“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快乐地游戏。”“是呀,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我手指投影,学生齐刷刷地“健康地成长。”看来,要让学生的语言活起来,还在老师精心地设问。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精炼的语言,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也为学生留下了一些值得想象的“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培养、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好机会。“战场上,木兰是怎样为国立功的呢?”我先出示一个选词填空:木兰(探)敌情,(破)敌计,(擒)敌将,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填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词的精准。随后,我的提问进一步推进,“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仿佛看到木兰挥舞着长枪,高喊着‘冲啊!’率先冲进了敌营。”“我仿佛看到木兰率领着她的千军万马正和敌人奋力厮杀着。”“我看见木兰一个人躲在山坡上的草丛中,两眼紧紧盯着山下的敌营,在刺探敌情。”“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木兰带着几个将士悄悄混进了敌营,把敌将给擒住了,还放火烧了敌营。”……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了。看来,要让学生的语言活起来,还在于课堂上扎实的训练。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流利、说生动,当是我们老师每堂课的重要内容。老师巧妙的引导,精心地设问,扎实的训练必会为课堂、为学生的语言注入汩汩清泉,学生的语言也必会丰满、灵动起来。

阅读(0) | 评论(2)查看全文>>

生命和使命同行(2013-02-18 15:09)

栏目:个人博客

生命和使命同行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顾宇燕

寒假里,伴着淅淅沥沥地雨声,打开《教有所思》,于是有了和全国优秀语老师、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的一次邂逅……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看上去都是短小的随笔,可这些短小的随笔里却蕴含着大教育,流露出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以及他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读这本书,仿佛是在和李镇西老师对话,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教育思想,他的生活……

敬佩老师对教育理想的执着。在这本随笔中记载了老师对教师教育的所思所想。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想之光,理所当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信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

多年来,老师正是抱着这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

敬佩老师对教育现状的坦诚。在有老师问:怎样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初一初二或高一高二搞素质教育,初三或高三搞应试教育!老师诚实的回答透着些许无奈。

作为长期固守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李镇西深谙目前的教育现状:《校长为谁而存在?》、《“儒学”能够“救中国”?》《“伪教育科研”的十大表现》…...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一个以一线教师为立场的追求真教育、追求真科学的教育专家风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感叹家庭教育的不足、教育体制的不合理,我们的老师是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窒息中艰难前行。老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一席话仿佛为我们拨开了心中的那一团迷雾——“教育离不开社会,这是对的;但教育并不只是消极地受动于社会。我经常提醒自己,我不能左右社会,但我可以左右我自己的精神。”老师勇于反省的精神和发自肺腑的声音着实令人敬佩!

敬佩老师对基层老师的关注。老师作为一个省会城市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他能设身处地的想到身在山区的老师、想到一辈子蹲在乡村学校的老师, 想到拿不出“红本本”,看似“无所成绩”的老师,这些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得到了老师的敬重。在《把祝福献给普通的老师们》这篇随笔中,老师激情地写下了这段话:

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却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堂课;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机会上公开课,却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进了高一级学校;他们可能由于办学条件差、生源不理想等原因,很少有学生考上大学,但他们仍无怨无悔地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工资经常被拖欠,因此他们也发牢骚,但发完牢骚后仍然夹着教案走进了教室;他们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声情并茂地讲长城、讲故宫、讲“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可他们的双脚迈得最远的地方不过是几十公里以外的小县城;他们的丈夫或妻子已经下岗,因而每每在菜场上将几块钱一斤的猪肉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但当自己的学生因家境困难打算辍学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学生垫支书本费;他们也会为奖金发放太少而斤斤计较,为职称评定不公而耿耿于怀,为老母看病或小女儿入托而不得不偶尔“开”学生家长的“后门”,但一站到讲台上面对孩子纯真的眼睛,他们就无愧于最无私最富有奉献精神的人;在早已是危房的教室里,他们不懂电脑,更不会多媒体;面对年复一年的升学指标,他们无暇去读皮亚杰、马斯洛、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教学方法既不能归入这个“模式”,也不能纳入那个“体系”,他们不过就是老老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仔子细细地批改每一道作业题;他们永远不可能入围“名师工程”,相反,如果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老衡量,他们往往被批评为“只知道搞应试教育”的“落伍者”。走在繁华的都市大街上,他们朴实木纳、憨厚迟钝、庸俗甚至有些猥琐,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永远是最美丽、最英俊,最有才华、最有激情的偶像;沉重的人生压力使他们的腰背已经微微有些佝偻,但正是这些微微有些佝偻的腰背,铸就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

多么深沉的一段话,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教育的层层关注,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这些弱势群体深切的关怀和敬重!

这就是李镇西老师!一个有童心、有爱心、有思想、有实践的教育家,他的心中装着孩子,装着教育,装着整个世界,他正带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走在自己的教育人生路上。

再读《教有所思》,它教我思考身边的教育现象,教我洞察自己的课堂,教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我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

掩卷沉思,思绪万千,让我们也和李老师一起——生命和使命同行!

阅读(0) | 评论(1)查看全文>>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浅探(2012-12-28 12:57)

栏目:个人博客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浅探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顾宇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1、实物创设情境。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第四册语文课本中有说说写写“可爱的小动物”的要求,教师把一只真正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2、语言描绘情境。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如教第二册《识字1》,上课开始,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随着优美的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景中,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3、电教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这课时,将梅花山梅花开放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紧扣词句“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一朵一朵”“片片彩云”……形成画面,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来到了梅花山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最后畅所欲言,效果极好。

4、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一册看图讲故事《小猫钓鱼》,在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戴头饰表演提着水桶、扛着鱼竿的老猫、小猫,还有花蝴蝶、小蜜蜂。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借助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优化识字教学,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有些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中要把字记住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上,我们一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我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生字时,创设了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学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真诚待人的品质和大方得体的举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调控能力,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

2重视阅读教学,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首先在情感上得到初步感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一位学生做小记者,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去采访一些“蚂蚁”和“蝈蝈”。问:“夏天,你们各自在干什么?”“小蚂蚁,你们在干活时觉得怎么样?”“蝈蝈,你们在大树下乘凉时感觉怎么样?”“冬天到了,你们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就连平时不太发言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组织讨论“随便拿人家的学习用品好不好,为什么?”、“有一同学要转学了,大家怎样说欢送辞?”、“有客人来,该怎样接待客人?”……又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时,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三、重视评价,促进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课上,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

总之,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需掌握的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阅读(0) | 评论(0)查看全文>>

让学生徜徉于快乐的语文课堂(2012-12-28 12:55)

栏目:个人博客

让学生徜徉于快乐的语文课堂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顾宇燕

教给学生知识是课堂追求的目标,但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却颇有讲究。是让孩子乐学,还是让孩子苦学?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让他们获得一些对日后生活和工作无用的知识,那我们的教学就是残忍的教学,失败的教学。因此,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本“开心词典”,要不断地召唤、激励探究者,从而使语文课堂变成巨大的“磁力场”。

一、想象中寻找快乐

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就在大家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对狐狸的痛恨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微笑着请他回答。他说,声音低低的:“老师,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哦,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我饶有兴趣地问他。“狐狸知道乌鸦爱听奉承话,所以为了得到那块肉就投其所好,而且一次不成,就说两次,两次不成,就说三次,最后终于成功了,所以,我觉得狐狸很聪明,很执着。”“对,我也觉得狐狸虽然骗取乌鸦的肉有些不应该,但它真的很会动脑筋。”“可能是它实在是太饿了,又找不着吃的,才会骗乌鸦的肉的,要怪只能怪乌鸦太蠢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面对学生的不同感悟,我没有抑制,没有否定,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后来,有一位同学还发问说:“为什么《乌鸦喝水》中的乌鸦那么聪明,可是这只乌鸦这么愚蠢呢?”我又顺势而导:“如果这一天,这两只乌鸦相遇了,他们各自又会说什么呢?”学生兴致勃勃,思维驰骋在想像的乐园。最后,一组学生上台是这样表演的。

乌鸦甲:“乌鸦老弟,上次,你找到水了吗?”

乌鸦乙:“找到了。在一个瓶子里找到的,但是瓶口小,我喝不着,后来,我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我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叼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我就喝到水了。”

乌鸦甲:“你真聪明,我可就惨了。”(愁眉苦脸的)

乌鸦乙:“乌鸦大婶,你到底怎么啦?”

乌鸦甲:“我好不容易找到一片肉想给孩子们尝尝,可狐狸一会向我问好,一会又向我的孩子问好,一会儿又说我唱的歌好听,让我唱几句,我一高兴就唱起来,结果肉掉下来,被狐狸骗走了。唉,都怪我自己太喜欢听奉承话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乌鸦乙:“别难过了,记住这个教训吧!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我巧妙挖掘了教材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乌鸦曲折的心理变化,结果不仅使学生明白了道理,更使得这群充满幻想的“白鸽”得以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

二、合作中感受快乐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不管在哪个环境中,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会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自我探究的情境,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文时,在学了“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时,我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搬粮食的方法?并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把搬粮食的过程表演出来。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真是不亦乐乎。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有的把粮食放在胸前一抱;有的把粮食顶在头上;有的找来一根小棒,两个人一抬;有的把粮食往肩上一扛;还有的一个拉,一个推……他们的表演是那样逼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们的合作是那样愉快,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小组合作学习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完全地打开心扉,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探讨、议论,这样,学习也就成了愉悦身心的活动。

孩子的本性就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学顺应了孩子的本性,我们的课堂焉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

三、激励中体验快乐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老师能以兴奋的情绪、热切的关注、殷切的期待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生便能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月亮湾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到了夏天,月亮湾的景色就更美了,美在哪里呢?”一时间,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夏天到了,孩子们像一条条鱼儿一样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桃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农田里的麦子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不地金子。”……对于孩子们的表达我对他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鼓励。“说得非常完整。”“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真想立刻到迷人的月亮湾去走一走,看一看。”“真想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尝一尝,一定是又香又甜!”这样的称赞,让孩子们情绪高涨,“快乐的课堂”营造着“课堂的快乐”,它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它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阅读(0) | 评论(0)查看全文>>

Copyright © 2015-2017 wxzqxx.u-j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查桥弘博路1号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