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佳
部门组:德育处
学科组:英语
我的博客数:23
我的评论数:32
• 个人博客 (22)
• 优秀案例 (1)
每每举行班队活动时,往往离不开班主任的大量精力与时间,如孙老师所说的去做,相信今后的班队活动会让学生受益更多。
有所思必有所得,赶快修改和记录自己的新思考吧!加油!
很喜欢这样的老师,做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一直努力的。
《温柔的“征服”》这个题目真是经典!
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孙佳老师很好的理解这一点,让人体会较多。
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动静结合,使学生沉浸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学生对于句子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对句子的实际运用与掌握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把握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心理节奏相契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一堂课上不可能处处是高潮,就像潮起就有潮落。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才能有效地把握好课堂,高效而不失趣味。
教师的课堂要其乐融融,也要循循善诱,需要热热闹闹,也需要安安静静。
家长会时要和家长讲讲。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Period 2(2017-06-05 14:28)
栏目:优秀案例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Period 2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孙佳
一.教学内容:Grammar time, Fun time &Sound time
二.教学目标:
1.能掌握十二个月份的读音和拼写,了解各月份的缩写。
2.能熟练掌握句型: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in May or Jun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in October or November.
3. 培养学生自主了解中西方节日的兴趣,能够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
4. 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中西方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月份的读音和拼写。
2. 能熟练运用句型表述节日所在的月份。
3. 能够用英文熟练介绍一些节日。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PPT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1. Let’s talk.
T:What festivals do you know? Yes. There are so many festivals.
2.a guessing game.
T: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What festival is it?
Step 2 Presentation
1. Read and match
T: They’re all Chinese Festivals. Let’s read it.
S: 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Double Ninth Festival
2. Read and match.
(1)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Spell the words: January, February
(2)T: When’s the Spring Festival?
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in May or June.
Spell the words: May,June
(3)T: How to ask?
S: When’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Spell the words: September, October
(4)Pair work.
When’s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in October or November.
Spell the word: November
2. Grammar time.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in May or Jun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in October or November.
Tip:月份前用“in”。
T: 2016,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2017,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February. So we say: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We use “or”.
3. Ask and answer
T: When’s the Spring Festival?
S: It’s in …
T: What do people do at this festival?
S: They usually …
T: What do people eat at this festival?
S: They eat …
同桌两人一组,大声交流吧!
4. Let’s learn.
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 There are twelve.
T: What are they?
Sing a song: The Months Chant from Super Simple Songs
Teach: March, April, July, August, December.
5. Let’s read.(十二个月份及其缩写) 先大声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Tips: ①月份的首字母要大写;
②月份的缩写形式是取前三个字母,Sept.除外。
6. Fun time.
T: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Do you know the months of the seasons?
S: Spring is in March, April and May.
Summer is in June, July and August.
Autumn is in September, October and November.
Winter is in December, January and February.
Step 3 Consolidation
1. Let’s talk
T: Let’s talk about spring first. When is spring?
S: Spring is in March, April and May.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 In spring, it’s warm.
T: 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S: We see flowers and green trees in spring.
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spring?
S: We fly kites in spring.
2. Draw and say
T: How about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Work in four and introduce the seasons. 四人小组交流,介绍季节。
3. Show time. 四人小组上台介绍季节。
4. Read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Step 4 .Homework
1. Know more Chinese festivals.(Qingming Festival, Chinese valentine's Day,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2. Choose one festival to write it down.
3. Preview Cartoon time.
阅读(0) | 评论(0)查看全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教学过程交际化(2015-05-08 16:23)
栏目:个人博客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教学过程交际化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孙佳
教师要把讲授的知识转化为初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必须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语言实践的机会,进行高密度、快节奏的语言实践活动。要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因而我们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交际英语的重要性,把各种知识贯穿于交际中。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课堂多用一些pair work 少用一些teaching,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活用英语知识。
如:在译林版4A U5 Seasons这一课中,教师在教授fly kites,go boating时,说到“People usually fly kites and go boating in spring(教授spring).”再说到:“Spring is the first season(教授season).”最后说到“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再教授summer,autumn和winter).” 教师把所教授的新知贯穿于与学生的真实交际中,整个过程非常自然、流畅。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教师用“What does it mean?”和“Follow him/her.”留给了学生说的空间。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扩展交际法,通过做一些小游戏、讲英语小故事等,这样做既可以督促他们开口讲英语,提高了运用英语的机率,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译林版4A U5 Seasons这一课中,教师在教授完make snowmen和go skating后,请学生们写一首冬天的小诗(可模仿前面的三个季节),并配以节奏。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评价“You are a good poiet.” 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阅读(0) | 评论(1)查看全文>>
基于心理学基础下的英语作业设计探析(2015-02-28 13:24)
栏目:个人博客
基于心理学基础下的英语作业设计探析
【内容摘要】在英语教学实验活动中,必须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侧重地设计英语作业,培养和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要求。
【关键字】 心理学 作业设计 心理特征 认知差异
心理学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是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它研究学生如何习得英语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不喜欢机械、单调的重复。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差异性表现明显。如何让小学生的英语作业灵活多样更加有效?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努力使作业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形式强调开放、合作、分层、探究,作业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提高学生完成练习的兴趣,从而满足不同孩子的心理需要。
一、作业内容体现趣味性
长期以来,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时总要贪多求全,生怕有遗漏,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Education must be fun. 教师应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把教学工作变成学生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课外作业是整个施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上课的延续。那么如何做到“乐做乐学”呢?我们不妨在作业的设计上,增加一些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了Christmas Day后,布置学生回家制作圣诞卡片,在卡片上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好朋友
二、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
1.自主型作业
学生不是作家笔下的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更不是
2.合作型作业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可见群体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生个体的自我监视的调节,同时也十分需要小组的合作来完成一些任务。合作型作业就是这种理念下提出来的。从年龄特点上来分析,儿童喜欢共同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合作,其实是他们共同游戏的过程。小组合作互动的课外作业和课内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课堂实践中,我课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我会把学生分成8组,表演课文内容(有一个要求就是人人必须上台,人人要开口,小组中1人不合作就是小组弃权)。学生会在编对话时,做到有合作、有创新、有情景、有表演。上台的同学各司其职,当小组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积极给予援助。对其他表现优异的小组也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发现了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增强了合作的意识。
3.游戏型作业
游戏是理解和实践语言的重要载体,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快乐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方向。譬如:我们可以仿照“飞行棋”的游戏方法进行拼读单词训练,即将单词的中文意思设置在棋盘上,让学生来掷骰子。棋子走到哪一格,就拼读出该格上显示的单词。这个游戏在学校可以跟同学们一起玩,回家了也可以和父母一同玩。当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熟练掌握了棋盘里的单词后,便可以把原来的单词替换成新的单词,如此以来,便会使单词常玩常新、学生总有新鲜感。日积月累,他们自然受益匪浅。
4.探究型作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发现了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度。笔者注意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指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字母时,可以让学生去找找身边的字母,如CCTV(中央电视台)、KFC(肯德基)、WC(厕所)等。在学习数字时,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英文数字,如车牌号码和电话号码等。在牛津小学英语中涉及到中西方节日的各种文化学习,学生对西方节日知之甚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布置类似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问父母、上网或看书了解和搜集有关各个节日的资料,包括时间、来历和风俗等。在5B第九单元谈论国籍中,我们让学生设计自己是某个国家的人,想从那儿给中国的一位小朋友寄一张明信片,要求介绍自己国家的国旗、当地出名的城市及一些风俗习惯,可以绘画,可以中英文结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收集。通过这些作业,学生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课外英语而十分欣喜,如果随时记录并长期积累,收获可观,学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而成功的体验是学习的最好的心理准备。这种成就感一方面是学生认真学习后获得的丰厚回报,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觉学习意识。
三、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
学生的认知差异是研究学生学习英语规律的重要依据。教师总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绩优异,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们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如果不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就难以使全体学生获得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作业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为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因此,“一刀切”的作业往往会造成好的同学“吃不饱”,差的同学“吃不下”的情况,也必然会加重学困生的负担,更加使他们不想学英语。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领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会尽量的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布置一些弹性作业。
1、作业时间的分层
例如,在教授完牛津小学英语A listen read and say后,我三天都给他们布置了同样的回家背诵课文的作业。第一天来校后,我最主要抽查了那些成绩优异同学的背诵情况,让他们在全班面前背一背,在班级当中起到了带头的作用。第二天来校后,我抽查了一些中上等和比较勤奋的学生,也给与了他们肯定;也检查了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天,当我再一次检查时,背诵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所以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分布来完成,而不是“一刀切”。
2、作业量度的分层
作业的量应因人而异,而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目标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避免重复布置简单而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避免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同学允许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张扬其个性,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端正、知识掌握程度不牢的学生,我们则适当增加作业量,当然这个增加也是依据不同的学生而定的。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实践证明,对小学生作业量的分层关键一点就是一定要保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作业的趣味性。
3、作业难度的分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难度。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过程中取得收获和享受成功。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作业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基础知识作业。
(2)扩展及拓宽型作业。
(3)创造及能力性作业。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两种作业来完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让他们有所收获。 以下是我曾布置的作业:
(1)找出并抄写第一单元中你不熟悉的或不会的单词十个。
(2)找出并背诵第一单元中的重点句子十个。
(3)第一单元中我们学到了问标志方法,结合已学过内容试着编出一些标志语,并用句子回答出来。
结束语
总之,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应用可以拓展到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与成绩的关系等以及所有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等方面。必须重视对学生认知过程规律的研究,包括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又重视学习者的动机、情感、品德等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一线教师应力求作业设计有新思路,改革传统机械枯燥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创新与情趣的灵活作业,让我们的学生都乐意做作业,并在做作业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形成综合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章兼中 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3、 吴静“小学英语开放性作业初探” , 《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
2008年第四期,第50页
4、 曹继红“周末,因这样的作业而快乐”,《初中教学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
2008年第64期,第25页
阅读(1) | 评论(0)查看全文>>
语用式教师话语的真实性探究(2014-12-31 07:05)
栏目:个人博客
教师话语使用得当与否,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语言习得。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无论是在情景上还是内容上都应真实。且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渠道是课堂上的教师话语。因此,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什么、其所说话语真实与否都直接决定着学生课堂语言输入的质量。
案例描述:
1.课前,教师走进教室,有意穿得少一些,看起来有些冷,并且穿了一条很长的牛仔裤,显得很滑稽。(在前一天,教师已经布置学生带好衣物,学生做了充足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做好了准备,由于天气冷,而她穿得少,给学生一种她很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为课上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上课了,在进行了简短的warming-up后,教师跺了跺脚,把脖子缩进衣服。
T: Today is rainy. I am cold now. Who can help me? I need a coat。(今天下雨,我现在很冷。谁能帮帮我? 我需要一件外套。)
学生们非
T:(教师抓住时机马上说) Look at my coat. It’s too small. (看我的外套,它太小了。) Miss Zhu looks so funny. (朱老师看起来很滑稽吧。)
3.接着教师指着黑板,开始引导学生。一名学生脱下自己的外套,站起来说:
S1: Try this one on, Miss Zhu. (朱老师,穿这件试试吧。)
其他同学在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后,也要把自己的衣服送给老师,争着说:
Ss: Try this one on, Miss Zhu.
看到这个景象,不仅是教师,就连听课的笔者也有了一丝感动。
【情与景的交融,激发了学生们想说的欲望。让学生知道了穿衣服时应该试一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们一起真切地感受到了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的幸福,师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使课堂孕育出一种和谐之美。】
4.经过试穿,教师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衣服。显出一种很舒适的表情。
T: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你们。)
Ss: That’s all right. (不用谢。)
【教师通过适当的感谢,在师生的对话中,进行了礼貌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5.外套找到之后,学生又发现了老师的牛仔裤太长了,教师适时引出句型,引导学生说:
T: The jeans are too long. Try this pair on. (这条牛仔裤太长了,试试这一条。)
经过前面的句型练习,学生在学习这个句型时,显得非常轻松。
【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生感受了语言,理解了语言,更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语言。各个环节的呈现,显得非常自然。】
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学认为,小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现成的结论,而应该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始终让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感知知识的动态形象,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
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在英语教学中,我想这个点应该就是生活。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它与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有联系。生活中孕育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生活中一些基本的常识,就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而这个点放于具体的课堂中就是情景。它是生活的缩影,是生活的放大镜。透过这个点,我们可以看见生活的精彩,生活的瞬间。就是这个点,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点,学生于景中学,于景中用。在这里教师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设计成动态的试穿衣物,由教师进入班级显得有些冷,由教师因衣服穿得少而需要帮助,再由教师因牛仔裤太长而需要更换,在一个完整真实的情景中一步一
其实,每一段英语对话,都是我们生活的缩影,我们可以自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生活是多彩的、丰富的、运动的,教材是不变的、机械的、静止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勇于抛开课本中与我们的课堂不贴切的情景,从我们的课堂出发,从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课文中的句子与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中掌握这些句子。也要学会将教材适度补充、适当扩展成我生生活中的情景,让有限衍生无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中的“活水”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情景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赋予英语课堂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的生活。
阅读(0) | 评论(1)查看全文>>
做一名“阳光”的老师(2014-10-30 14:55)
栏目:个人博客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在北师大关于《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讲话精神,我深受鼓舞,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铭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而成为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好老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老师。
热爱学生 是师德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学生满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不分别对待。学生都有天然的向师性,所以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就能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戴、尊重,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赖教师,把老师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相反,如果教师体罚、敌视学生,不平等的对待学生,会使他们从小养成孤僻、冷漠、缺乏信心 等不良品质。
二、 好老师还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势必会给人带来许多无形或有形的压力。学会如何释放自己,始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一切,那样你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你工作中的压力,去克服种种困难和问题,使许多问题能迎刃而解。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所以一个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在评价孩子中,你要能保持鼓励性的倾向,使孩子时刻感到自信,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孩子犯错时,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老师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孩子,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中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
阅读(0) | 评论(1)查看全文>>
主题班会有效性的探索(2014-08-31 09:40)
栏目:个人博客
主题班会有效性的探索
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不同凡响的教育影响,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中,最为常见的育人方式就是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投入,对学生成长细节的观察,对有效应对问题以及防范问题的思考。因此,班主任在班队课上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摆脱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班队课的主体呢?
总结以往班队活动状况,我们会察觉班队课中存在忽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主题确定、采用上的失误。主题往往是由班主任自己一人说了算,使得班队的主题过于广泛空洞或与年级特点相符但又与本班学生思想实际不符,学生总有一种与己无关、与己相距甚远的感觉,失去参与兴趣。
二、采用形式上的漏洞。由于班主任平时工作繁忙,无时间筹备班会,多采用满堂灌的说理式,结果大多数学生会集中不了注意力长时间听讲而开小差,厌烦时甚至听不进班主任的任何意见而产生逆反心理,与班主任教育初衷背道而弛。
三、采用方法的不科学。完全由学生组织参与的形式,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却忽略了对学生教育的思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削弱了教育力度。首先,确定班会主题,其次班队课的形式、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选择生动、新颖、丰富多彩的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
四、教师隐退回避,唯恐会喧宾夺主。
班会活动是师生思想、情感、心灵交流的平台,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一样有必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但是有的教师还没有很好把握其恰当的师生关系,活动中尽量隐退自己的主导作用,唯恐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担当主持人,完全掌控整个流程,把所有时间、空间都还给学生。面对现场生成,教师都需要提前预设,而学生又如何能灵活应对呢?要么这个活动事前完全排练好了,只是再表演一趟而已;要么活动就此搁浅,很难顺畅地进行下去了。教师的激趣促思、穿针引线、画龙点睛、深入浅出都是不可缺失的,完全的隐退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太绝对化了。
总之,要发挥学生在每周一次的班队课中的主体作用,无论是确定主题、采用形式都应与学生共同商讨筹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这个过程可使学生产生参与兴趣,从而在班队课中更乐于接受班会内容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自己的思想真正受触动,成为班会的主体。
阅读(0) | 评论(0)查看全文>>
主题班会有效性的探索(2014-08-31 09:38)
栏目:个人博客
主题班会有效性的探索
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给学生不同凡响的教育影响,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中,最为常见的育人方式就是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成功与否,与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投入,对学生成长细节的观察,对有效应对问题以及防范问题的思考。因此,班主任在班队课上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摆脱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班队课的主体呢?
总结以往班队活动状况,我们会察觉班队课中存在忽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主题确定、采用上的失误。主题往往是由班主任自己一人说了算,使得班队的主题过于广泛空洞或与年级特点相符但又与本班学生思想实际不符,学生总有一种与己无关、与己相距甚远的感觉,失去参与兴趣。
二、采用形式上的漏洞。由于班主任平时工作繁忙,无时间筹备班会,多采用满堂灌的说理式,结果大多数学生会集中不了注意力长时间听讲而开小差,厌烦时甚至听不进班主任的任何意见而产生逆反心理,与班主任教育初衷背道而弛。
三、采用方法的不科学。完全由学生组织参与的形式,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却忽略了对学生教育的思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削弱了教育力度。首先,确定班会主题,其次班队课的形式、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选择生动、新颖、丰富多彩的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
四、教师隐退回避,唯恐会喧宾夺主。
班会活动是师生思想、情感、心灵交流的平台,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一样有必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但是有的教师还没有很好把握其恰当的师生关系,活动中尽量隐退自己的主导作用,唯恐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担当主持人,完全掌控整个流程,把所有时间、空间都还给学生。面对现场生成,教师都需要提前预设,而学生又如何能灵活应对呢?要么这个活动事前完全排练好了,只是再表演一趟而已;要么活动就此搁浅,很难顺畅地进行下去了。教师的激趣促思、穿针引线、画龙点睛、深入浅出都是不可缺失的,完全的隐退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太绝对化了。
总之,要发挥学生在每周一次的班队课中的主体作用,无论是确定主题、采用形式都应与学生共同商讨筹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这个过程可使学生产生参与兴趣,从而在班队课中更乐于接受班会内容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使自己的思想真正受触动,成为班会的主体。
阅读(0) | 评论(0)查看全文>>
在语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探究(2014-05-20 11:19)
栏目:个人博客
在语篇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探究
一、阅读中,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指导使用阅读策略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既是新课标二级、三级目标中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素养。又是学生后续学习之所需。在培养学生阅读方法上,老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猜测词义,以旧释新
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当然想知道单词的确切意义,必须查阅词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例如在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课文中有different一词。老师没有必要用中文来帮助学生解释,完全可以用用已学过的英文进行解释,通过课文中几个同学自我介绍的归纳,由此总结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又如我在教
2.问题引领,剖析主干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教师如何解析课文,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干,对于学生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从教育学普遍原则的观点出发,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单向的,它也可以是双向的。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亦或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提问按目标分三个阶段: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和读后提问。读前提问的原则是围绕主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一般以“wh”问题为主,如“when”、“where”、“who”、“what”等,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图式,同时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驱动力。读后提问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更高一级阶段,即在获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判断、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授
阅读(0) | 评论(1)查看全文>>
我的教学风格梦(2014-03-20 19:04)
栏目:个人博客
每个在教育事业上有所追求的人,都会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懈地努力,勤勉地积累,去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在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在努力地一点一滴地积聚、锻造,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简约务实,真实的自我
理想的英语教师,除了外表和气质要带些书生气,最好还要有一点“洋气”。因为英语老师教授英语和传播西方文化,而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奇怪而不理智的现象:愿意对形象好的人另眼相待或者照他们的话去做事情。这样做,有时候是出于利益考虑,但更多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行为,他们就是愿意这样做而已。我们的小学生正处于生长阶段,心智都不成熟,更易趋喜欢形象好、有点气质的英语老师。
且自我剖析,本人性格低调,朴实。所以始终把上好每节课作为自己一天生活的最精彩呈现。为此,我对自己的课堂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删繁就简、凸显平实,理解并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研究并设计好教学的细节,保持课堂高效率:利用课余时间愿意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努力让他们赶上其他孩子。因此,我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使师生在朴实平和之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启智导行,不变的追求
我坚信英语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而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规律,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设计一个良好的引入(presentation)尤为重要。例:
T: Look at the photo, please. Do you know him?
Ss: …
T: Yes. We have been together for one year.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me?
Ss: …
(通过教师照片,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T: I like... But I like English best. So I often go to the English Club.
Teach: the English Club (指板书, 揭题)
但我更相信,当教师用真理和智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悟、学会尊重、崇尚平等、追求自由时,学生才能形成更优秀的品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影响他们的一生。为此,我执着地追求这样一种教育境界:努力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印痕,努力在每个孩子灵魂深处播种下自由思想的种子,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例如:
【团体心理辅导课某片段】⑥长颈鹿和鳄鱼差距这么大,为什么可以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呢?(小组讨论,点击配乐)
教师:音乐结束了,同学们,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互相帮助、关爱、理解、宽容……)
教师小结:同学们,长颈鹿和鳄鱼为了在一起生活,要经历这么多的困难,那我们在一个班里学习要不要珍惜这种缘分啊?遇到问题,你们会不会也像长颈鹿和鳄鱼那样去做呢?(指向黑板板书)
教师:真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叫做“同心圈”。
今后我将不断探索,在积极实践,反思升华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使之更具有鲜明的个性。
阅读(1) | 评论(8)查看全文>>
浅谈小学心理课模式及意义(2014-02-17 16:38)
栏目:个人博客
浅谈小学心理课模式及意义
——读《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
读完《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后,感觉目前心理课还是普遍采用钟志农老师的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动力“四阶段”模式,即把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团体暖身期、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我结合自己的课也进行了相应划分。在团体暖身期,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大约两分钟,它的主要作用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热烈的氛围。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接下来进入团体转换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在于展开主题。这次会课要求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我选择的绘本是《搬过来,搬过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针对故事,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尤其是最后一个,长颈鹿和鳄鱼的差距那么大,为什么可以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由此来揭示主题。我用了大约17分钟来完成这个阶段。然后,就是对主题进行探索,也就是进入团体工作阶段,我设计了两个游戏“同心圈”和“剪刀石头布”,让学生在游戏中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思考。这里呈现的是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也运用了一些心理学上的方法技术,比如,放松冥想和自我开放等。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所以时间较长,大约20分钟。最后是团体结束阶段,设置富有新意的活动,为本次主题探索划个句号。我设计的是“快乐拍手歌”,大约两分钟。简单的说,这节团体心理辅导课的主干就是一个故事和两个游戏。
好的心理课一定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其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走近学生的内心,从而内化其行为。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张我会课时的照片,这张照片的背景产生于剪刀石头布游戏后,已经快下课了,当时我把礼物奖励给每个小组的冠军,让他们把礼物打开,目的是使他们学会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本来每份礼物里的数量应该是8个,与小组人数刚好,结果由于我之前准备上的错误,他们小组里少了一份。于是,就是产生了这一幕:小组伙伴们争着把自己的那份让给这个女孩。虽然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没有问学生们的收获,但是孩子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你,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理解他人,怎样理解他人。这张照片,我有空时就会看看,每次都觉得这些孩子的表情、行为是那么的真实、自然。同时,我也在猜想,这位被给予女孩当时的心情,她的心里一定是暖暖的。看了这张照片后,它会让你产生一种正能量,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阅读(0) | 评论(1)查看全文>>
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2013-12-31 10:57)
栏目:个人博客
哪个班都会有“学困生”,有的“学困生”尽
策略之一:表扬激励正强化
有一天写课堂作业,我发现小A的作业中虽然有很多错题,但书写非常工整,字也写得漂亮,布局合理,发作业时,我表扬了他。我说刚才批改作业,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字写得很漂亮,你们猜猜是谁?同学们喊出了几个名字,没有小A,我又说:还会有谁?同学们又喊出了几个同学的名字,还是没有小A,我用手举着小A的作业,有意拉长声:小……A!请同学们传阅小A的作业本,欣赏一下小A的字。同学们边看边议论,“比我写得好”,“佩服” ……我带头鼓起掌来,小A露出喜悦的微笑,两个小酒窝盛满了甜蜜,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两只手挠挠头,摸摸鼻子,不知所措。
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若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自身能力的80%~90%。因此,表扬和激励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表扬小A字写得漂亮,让小A有了好学生的体验,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此后,小A课堂作业的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策略之二:“视而不见”也是爱
第二周小A交了一次家庭作业。我在他的作业本上真诚地写道:有机会给你批改作业,我太高兴了。不写作业不全是你的错,你写作业有一定的困难,会几道题就写几道题,老师不会怪你的!
第三周,小A交了两次家庭作业。我认真观察发现,交作业这天,课间时他一定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盼望得到我的表扬,上课时,能注意集中地听课。不交作业时,他会躲避我,用斜眼瞄着我。
第四周,小A交了三次家庭作业。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了解,我发现家庭作业有上进心,渴望老师表扬。有一次QQ聊天,问到他为什么开始愿意做作业了,他回复说:“老师,您真好。我不写作业您不但不批评我,还自责,这不是您的错。”
教师要包容“学困生”,允许他们犯错误。要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他们,减少批评的次数,或者对他们的错误装作视而不见,等待更好的教育时机。没有效果的指责不但会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只能事与愿违,枉费心机。视而不见不是放弃不管,是为了更好地管,是为了对症下药。教育靠的是智慧,而不是心直口快,弄巧成拙。
策略之三:体验成功有动力
一天课间,我给一名学生补课,讲到时态的变化,他在一旁插嘴说,先看yesterday,再把do变成did,这还不容易。我抓住机会,把辅导的任务交给了他,我出了几道题,让小A教这个同学做。他辅导得很认真,讲解也很到位,真把这位同学教会了。我摸着小A的头说:“小A老师,谢谢你!”他自信地说:“这太简单了!”
第二单元检测,小A及格了,我给他家长打了电话,并夸小A聪明,字写得漂亮,还经常帮我做事,他妈妈连身说谢谢!
现在没有特殊情况,小A每天都能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还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期末考试前,他跟同桌说:我的目标是英语考90分,不知道能不能达到。
期末考试,他英语考了91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案例中的小A是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变化的:安排当小老师,认识我能行;通过努力,单元检测可以及格了;最后到期末考试取得91分的优秀成绩。这些成功的体验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促进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结束语:
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是一件令老师与家长都为之头痛的事情。不做作业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反复。教师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决不能放弃,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对于“懒惰”的问题学生教育是最考验教师的艺术和能耐,深入细致、体贴入微地关怀与耐心地引导、诱导来改变学生不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也是考验教师是否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尺”。只要我们是真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总有一天,学生会
阅读(2) | 评论(1)查看全文>>
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2013-12-31 10:57)
栏目:个人博客
哪个班都会有“学困生”,有的“学困生”尽
策略之一:表扬激励正强化
有一天写课堂作业,我发现小A的作业中虽然有很多错题,但书写非常工整,字也写得漂亮,布局合理,发作业时,我表扬了他。我说刚才批改作业,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字写得很漂亮,你们猜猜是谁?同学们喊出了几个名字,没有小A,我又说:还会有谁?同学们又喊出了几个同学的名字,还是没有小A,我用手举着小A的作业,有意拉长声:小……A!请同学们传阅小A的作业本,欣赏一下小A的字。同学们边看边议论,“比我写得好”,“佩服” ……我带头鼓起掌来,小A露出喜悦的微笑,两个小酒窝盛满了甜蜜,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两只手挠挠头,摸摸鼻子,不知所措。
研究表明:一个人若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若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自身能力的80%~90%。因此,表扬和激励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表扬小A字写得漂亮,让小A有了好学生的体验,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强。此后,小A课堂作业的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策略之二:“视而不见”也是爱
第二周小A交了一次家庭作业。我在他的作业本上真诚地写道:有机会给你批改作业,我太高兴了。不写作业不全是你的错,你写作业有一定的困难,会几道题就写几道题,老师不会怪你的!
第三周,小A交了两次家庭作业。我认真观察发现,交作业这天,课间时他一定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盼望得到我的表扬,上课时,能注意集中地听课。不交作业时,他会躲避我,用斜眼瞄着我。
第四周,小A交了三次家庭作业。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了解,我发现家庭作业有上进心,渴望老师表扬。有一次QQ聊天,问到他为什么开始愿意做作业了,他回复说:“老师,您真好。我不写作业您不但不批评我,还自责,这不是您的错。”
教师要包容“学困生”,允许他们犯错误。要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他们,减少批评的次数,或者对他们的错误装作视而不见,等待更好的教育时机。没有效果的指责不但会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只能事与愿违,枉费心机。视而不见不是放弃不管,是为了更好地管,是为了对症下药。教育靠的是智慧,而不是心直口快,弄巧成拙。
策略之三:体验成功有动力
一天课间,我给一名学生补课,讲到时态的变化,他在一旁插嘴说,先看yesterday,再把do变成did,这还不容易。我抓住机会,把辅导的任务交给了他,我出了几道题,让小A教这个同学做。他辅导得很认真,讲解也很到位,真把这位同学教会了。我摸着小A的头说:“小A老师,谢谢你!”他自信地说:“这太简单了!”
第二单元检测,小A及格了,我给他家长打了电话,并夸小A聪明,字写得漂亮,还经常帮我做事,他妈妈连身说谢谢!
现在没有特殊情况,小A每天都能完成作业,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还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期末考试前,他跟同桌说:我的目标是英语考90分,不知道能不能达到。
期末考试,他英语考了91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案例中的小A是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变化的:安排当小老师,认识我能行;通过努力,单元检测可以及格了;最后到期末考试取得91分的优秀成绩。这些成功的体验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促进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结束语:
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是一件令老师与家长都为之头痛的事情。不做作业的学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在改正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反复。教师对不做作业的同学决不能放弃,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对于“懒惰”的问题学生教育是最考验教师的艺术和能耐,深入细致、体贴入微地关怀与耐心地引导、诱导来改变学生不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也是考验教师是否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尺”。只要我们是真心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总有一天,学生会
阅读(0) | 评论(9)查看全文>>
把握节奏 动静结合(2013-10-31 06:59)
栏目:个人博客
阅读(0) | 评论(5)查看全文>>
把握节奏 动静结合(2013-10-31 06:59)
栏目:个人博客
阅读(0) | 评论(0)查看全文>>
温柔的“征服”(2013-08-31 16:58)
栏目:个人博客
阅读(0) | 评论(2)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