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学会“十四五”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1+X”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发布人:奚佳铭 点击数: 1638日期: 2023-09-14 20:44

无锡市教育学会“十四五”立项课题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1+X”教学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2022年10月,课题组向市教育学会申报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1+X”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于11月被正式立项,课题批准号为XH2022263。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此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价值

1.研究背景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各国以人才为中心的竞争将取代之前生产力水平的竞争。面对这一国际形势,自1996年以来,G8集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组织纷纷聚焦“核心素养”展开研究。进入21世纪,德、英、澳等国教育界正式开始研究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最具核心的素养,并将这些核心素养用于统领课程学习的领域和教学内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提高全球化的人才竞争力。

我国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后,教育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始深层思考“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2014年,教育部正式投入到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中,明确确立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提出以学科素养为教育的总目标,统领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实施,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核心素养引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音乐课程存在着重知识轻、重形式轻内容、重本位轻融合的弊端,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导致了学生兴趣的缺失、个性的失衡、素养的低位。面对现状,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理应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从学科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高质课堂教学新路径。

2.研究价值

目前,音乐教学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音乐的感知与实践甚少等问题,音乐教学与其他文化学科教学没有差别,这使得学生对学习音乐没有兴趣,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更不可能实现。当然也有老师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对音乐教学进行“学科综合”,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我们尝试探索多学科融入音乐教学的这种“1+X”的教学实践研究,将其他学科融入音乐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真正的热爱音乐。同时,这种融合式教学除了能赋予学生更丰富的音乐知识外,让学生认识到学科间的各种联系,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多学科融入音乐学科的综合教学,不仅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学生对综合知识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对多学科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进行实践研究有着多重意义。它丰富了音乐教学的领域,拓宽了音乐教育的途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升,也顺应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的实施能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将对音乐学科的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核心概念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素养,即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艺术表现素养,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文化理解素养,文化理解,是音乐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点。

小学音乐“1+X”教学

概念中的“1”,指音乐学科,“+”指融合,“X”指其他学科。小学音乐“1+X”教学,是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多学科进行教学,将学科间的联系设计地更加紧密和巧妙,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实现学校教育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质教育,让学校教育真正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因此,具体表现突出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达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影的教学效果。

2.课题界定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1+X”教学的实践研究,是指通过探索多学科有效融入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教学方式的研究,将学科间的联系设计地更加紧密和巧妙,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实践能力,丰富音乐教学的领域,拓宽音乐教育的途径,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升,顺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1+X”的教学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学习音乐的同时能够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满足学生对综合知识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1+X”的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多学科融入小学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3.通过“1+X”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勇于创新和适应课改需要的优质音乐师资。

四、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1)语文学科有效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

音乐与语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与语言和文学,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手段。音乐和语言都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语言的很多要素与音乐的要素都可以产生联系。语言中的语调、语气、语词、语句、语速和音乐中的高低、强弱、音值、快慢等是相匹配的。在表现内容和情感时,语言的抑扬顿挫与音乐的旋律起伏、节奏快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语言和音乐的形式核心都是在表达,所以它们可以具有共同的情绪情感、风格特征,有了共同的形式与内容。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的诗词和文章可以诵读,可以演唱,还可以伴舞。音乐和诗歌在古代时期是融为一体的。之后文学对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两者的结合中产生了更多的音乐作品形式,如歌剧、标题音乐、交响诗、叙事曲等。音乐和文学的表意功能是一致的,他们可以表现共同的主题和情感。

因此,我们尝试通过语言来体验音乐,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歌曲是音乐和语言紧密结合的形式,这种形式比起单纯的音乐和语言更加全面的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故而歌唱是每个学生走进和体验音乐的最好的途径。音乐和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衬托、不可分开的。

(2)美术学科有效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

美术作为直观的视觉艺术,在审美教育上同音乐一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和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相对应可以通过美术的图形、线条、色彩来表现。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实践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美的参与者、创造者和传播者。所以,我们尝试探索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为中心,借助美术知识或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或想象,让学生从多个方向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

(3)品社学科有效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

小学品社新课程标准中品社课的宗旨是:课程倡导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其基本特征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根基所在。而音乐教育和品社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品社学科和音乐学科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融合品社学科,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可以借品社学科来更好地完成。因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受教育者追求心灵和外在美,而品社学科的课程最终目标是引导受教育者追求纯真的善良,能建立善意的思想内涵。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受教育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所以,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融入品社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认识音乐的功能,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推动音乐教育教学中德育的建设,丰富品社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

2.研究重点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多学科有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改善和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其目标、内容、方式和途径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搜集整理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分析总结,写出文献综述。试图在借鉴与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不足之处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2)观察法

对教师教学进行课堂观察。观察教师如何将其他学科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运用哪些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关注实施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表现及与教师间的互动情况。在观察中随时记录现象和问题。

(3)访谈法

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音乐“学科综合”的理解程度及将多学科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另外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间接了解教师的教学,以便搜集更全面的资料作为研究的依据。

(4)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综合课的参与和表现、学生期待的音乐课、学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等。从学生方面更全面了解小学音乐教学情况。

同时,本课题还通过课堂观察法、实践活动法、量表测验法等,围绕多学科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效度展开研究,在行动研究中积累案例、梳理分析、概括提炼,探索形成有效的操作策略和程式。

2.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五年(2022年10月——2027年11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22年10月至2024年9月),分析思考,提出研究方向;查找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分析教材,课堂实践探究;搜集案例,反思改进举措;

第三阶段(2025年10月至2027年11月),整理归类,提炼有效做法;撰写总结,验证推介成果。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保障

本课题负责人孙丹为锡山区教学新秀,无锡市名师工作成员。课题研究能得到音乐特级教师王备以及市、区级其他教育科研专家的直接指导。在他们的直接指导下,课题研究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2.组织保障

本课题由教科室全程实施管理,教导处、德育室全力支持协调,采用“学校职能部门——课题主持人——核心组成员”的三级式管理。课题组成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且年轻富有活力,敢于创新。课题组成员采用具体分工明确,各施其职。

3.制度和经费保障

学校为锡山区教科研先进集体,历年重视教科研经费的投入。为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学校积极支持五年内的研究资金,用于调研、专家讲座、教师培训等;在绩效考核上,学校有完善的科研制度,对教育科研考核的奖励力度逐年加大,能充分保障课题的开展。

Copyright © 2015-2017 wxzqxx.u-j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查桥弘博路1号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62788号